Tuesday, November 29, 2005

口吃互助

看到台灣網路上一群口吃者自行探索,尋找答案,互相打氣,練習,我覺得很矛盾
自助互助是很棒的事,尤其對口吃者來說,旁人的精神支持是本身的動力之外最重要不過的元素了
可是對於網友提出語療無效論真是令人尷尬
資訊來源變成網路報紙等等(讓我忍不住想起看過的一些讓人搖頭的報導)
看到他們討論著各種資訊,含蓋了神經論,心理論,開刀,配帶儀器等等,
我實在很想出聲可是我都忍住了,因為腦中總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我誰也不是,出什麼聲啊,閉嘴!"
對於理論原因我有太多話想說,尤其是對於口吃者,若能釐清觀念,努力起來或許會比較有方向感..可是我還是沒說話.
(又一矛盾:可是怎麼跟教授討論時,又無話可說,老覺得自己孤陋寡聞,思考不透徹 =.=)

對於治療,在我非常欣賞的一位指導老師帶頭下,我們系口吃治療一向是有口碑的.
她領軍下,一切治療方式和治療目的之間都必須有一套邏輯,而她的邏輯是"相當嚴苛的邏輯"(不知還能怎麼形容了),
每次光是回應她的問題就不知要補充說明多少次才能滿足她的"邏輯思考",治療計畫也才能過關.
她一再強調:口吃者必須明白為什麼"你要他這樣做",情況才能轉換為"他要這樣做",而做法和目標有最直接明確的關係,這才叫justification!
很想建議她到亞洲國家辦辦講座,說明一下她的觀點,或許能提供語療界一些合理而明確的方向.
我不寫在網路上,也算是尊重她的智慧財產唄,而且很重要的過程是澄清/討論對口吃的觀念,這也不是寫寫文章就能傳達的.
每次看她清清楚楚傳遞訊息給口吃者,我就不禁想著,台灣有沒有人正在做一樣的事呢?

對於口吃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我很想出聲,可是又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
希望台灣有人正努力做這樣的工作,讓口吃者在辛苦奮鬥的路上可以事半功倍!

Read More...

Sunday, November 27, 2005

感恩節大餐--禮物酒

感恩節就像過年家人圍爐一樣.
今年到美國同事家吃感恩節大餐,只是因為同事決定在感恩節隔天(俗稱"黑色星期五",也就是感恩節大特價)過感恩節,C和我決定先去瞎拼再赴宴.
到美國人家裡吃飯,帶瓶酒是禮貌,可惜我不懂酒,通常是向朋友求救或請朋友替我買不會出錯的酒.但老是拜託別人也不是辦法,因此這回特地請教朋友,記下一些名稱,瞎拼的路上再親自出馬選構.(記了半天也只記得我愛的甜甜冰酒,要買冰酒有什麼難:p)
我們對目的地outlet是瞭如指掌,但對它周邊環境可說是完全不熟,更別提哪裡有酒類商店了(在馬里蘭賣酒要牌照,不是隨便一家超市就有得買,通常是小plaza裡會有貼滿個種啤酒廣告的酒商).
這個小鎮,從下高速公路到市中心,延途只看到一家小酒商,沒有窗戶,門還是隱密的兩層門;其實,稍早有一家似乎也是沒窗戶的酒商,我們停車觀望時,碰巧見到店門被兩位龐克開啟,裡頭呈詭異的烏漆嘛黑狀,我們二話不說啟動引擎找下一家"光明"一點的酒商,os:馬大附近的酒商光明磊落多了啊,這裡商店為何如此鬼祟?
話說這家沒窗戶的兩層門酒類小商店,推門進去是一股煙味直嗆腦門,等我看清這昏暗世界,擺設和台灣小雜貨店沒兩樣.啤酒堆疊,架上展售標示色彩鮮豔的酒瓶,仿傚是人工口味參廉價酒的成品.在煙霧中,我找到老闆--女煙鎗.我勉強向她"Hi"一聲,她低沉沙啞地為煙味道歉,這嗓子已遭香煙毒害,聲帶必是紅腫而吃力緩慢地振動著,似乎因聲帶無法閉合而顯得氣不足,她說話相當簡短.
C,身著黑大衣,皮鞋;而我,淡藍披肩圍成的水紋領,襯著合身黑大衣及肩包.我摘下墨鏡,企圖簡少我們倆全身上下"外地人"標籤,緩何我們與這昏暗小店格格不入的景象;我開口問老闆"這兒有賣冰酒嗎?" 老闆似乎看穿我們在這家店不會得到滿足,也省了口舌,直接了當回道:"沒有,試試大間的酒商吧". 老闆以當地人才會瞭解的簡捷指路下,好不容易得到一絲頭緒去尋找"大間的酒商"--距離mall一條街.我在煙味中努力維持意識,直到逃出這家店.

過了mall一條街,也就是我最愛的加油站(油價好便宜,每逛街必加油)旁邊的plaza,原來就在加油站旁.一間相當大的商店,透過大片落地窗,看到裡頭的亞裔老闆.一進門看到氣派地五六七八排地酒架,琳瑯滿目! 滿心歡喜"老闆,有沒有賣冰酒" "沒有~"
呃..這下可妙了,腦子裡有我的愛酒,其他紅白酒名我早忘得一乾二淨.走到澳洲酒區,努力回想朋友說的那款"絕對不會出錯"的酒,終於想起它叫Bin! 喔耶,一整排Bin! 可是都不一樣,要挑哪一種??
我們在架子前又打電話又看又商量,搞半天,老闆來了. 老闆:"你喜歡哪種酒?" 我:"我喜歡甜的酒(依舊執迷不悟,視甜如蜜,酒也不例外)!" 不一會兒,我們被帶離"Bin區",來到點心酒區,老闆恰到好處地介紹了幾種酒類,便讓我們自己去挑(這種服務我喜歡).很滿足地挑了老半天,選了暢銷系列的梅子酒,因為它適合搭配雞鴉等禽肉.我們的主菜,正是火雞. 梅子酒作禮物,就這樣拍板定案.

要我自己買酒,大概都會是當點心用的甜酒吧,甜甜的,深得我心~

Read More...

Thursday, November 24, 2005

白色感恩節

感恩節前夕,馬里蘭飄雪了
這個不北也不南的州,三年來都是不到十二月一月不下雪的,
眼看十一月的草地被白雪覆蓋,
在窗前探頭探腦的我有點錯亂,怎麼感覺像要過耶誕,
地球的環境生態肯定是出了問題

沒有出門,沒有伸手試探雪花,也沒有接上一碗綿綿冰,
只是躲在屋裡,看看各店家網站推出的感恩節特價盛宴,
很害怕看到early bird有好東西賣到沒人性的低價,
我很不想因為耐不住購物欲+超低價而早上六點衝進場搶購,
希望在early bird廣告裡看不到任何我想買的東西.

Read More...

Wednesday, November 23, 2005

Rent 電影版

電視廣告傳來熟悉的旋律,啊,尖叫! 百老匯Rent拍成電影!
唔(咬著被單),好想看...
雖然網路上沒看到任何人對電影抱持期望,因為電影總是比不過舞台劇的熱力,
也有人批評大部份場景不是在紐約取景("喂,這是東村的故事耶"),
沒關係嘛,許多街頭都可能上演這樣的流浪精神,那動人訊息與激情既然已經流入血液中,
看電影就當作在回味音樂好了.
(何不聽CD? 很想,可是一張CD定價USD$36,搶人哦,錢這樣開,我就去流浪了)

待看的電影有哈利波特,Rent,還好魔戒沒了,星際大戰看完了,世界爛戰也是,不然這個年底是要看到天荒地老.

Read More...

Saturday, November 19, 2005

人脈

人脈的重要,不用多說
但最近的感想是,它真的好重要啊!
當我以一個陌生學子的身份詢問事情,往往只能痴痴等待回應(有時還是淡淡的回應)
但只要是認識的管道,支持度都上翻好幾倍.

本來想到找代表處,沒找也是因為認識的人似乎調回台灣了;
之前,人家好心給我名片,要介紹相關領域的華人讓我認識,又被我很白痴地丟進洗衣機洗爛了;
明明有許多人可找,偏偏我都不太認真經營人脈,現在才知道,不好好social的代價(泣~)
好在有個交友廣闊又注重networking的室友,立刻要來幾支電話和email,
替我傳消息,署名是他們認識的人,我相信會比我的名字好用很多!
過去一星期,有點亡羊補牢,總要視情況搬出別人的名字,
適時拉拉關係,當然也是要跟名字主人打過招呼啦,
效果的確是比較好呢.

就連工作的事,打起電話,也開始適度地和人閒話家常,
稍梢personalize談話,那感覺就不一樣了,似乎達成目的的機率也提高

可是有人說,不喜歡我變調
呵,放心,懶貓再怎樣公關也不可能變花蝴蝶~

Read More...

Thursday, November 17, 2005

尋找研究參與者 一週感想

一聊起找"實驗受試者"(真是個悲慘的名詞,我喜歡稱為"研究參與者"),就一肚子苦水攪阿攪.
室友也說她畢業論文找參與者也是經過一翻努力,公告反應很冷,最後還是透過認識的人找到的.

[岔題一下]
室友論文口試過囉! 我們8729ers盛大慶祝,家裡好久沒這麼多人了,一桌的食物:
有這位新出爐博士做的各式拿手壽司,前室友的自創菜,
買來的怪東西--黃色和綠色陀螺狀和長條狀蔬果,
素當歸火鍋,健康洋芋片,洋蔥圈,冰淇淋,提拉米蘇,茶米茶
除了C是榮譽室友之外,大家都是前/現/後任室友關係,真是關係匪淺啊!
一群怪人和庸醫的組合,真是一場好溫馨有趣的聚會,
捨不得耶,又一位要從8729畢業了,嗚,Y同學,鼻要走,搬走家裡就沒大人了,
可是又很替她開心!

[回題]
說到找研究參與者,到目前為止,反應還真的蠻冷的,跟預期的一樣

跟R聊起這件事,她說以前教授就提過,在美國做實驗,家長蠻願意帶孩子參與,
而回到台灣,就出現類似"因仔(孩子)就口憐ㄟ,還作實驗咧 " 的反應,
加上,R以讓人發笑的口吻,開玩笑地緩緩說出, so stay away from chinese...
我幾乎天天想到這段對話,自己苦中作樂一番~

我是在美國做實驗,不是在台灣,可是還是很難啊!
很感謝給我友善回應和大力協助的人,像是遠在Minnesota的Dr. L,協會的Dr. R,我的supervisor和advisor,
現在想想,這些人都是這條路的過來人..喔,還有Mr. Y, Ms. T, etc. (這樣想想,好像就不會太悽涼)
但當中只有Dr. L和華人圈及語言治療有密切交集,
我最需要的也是將消息傳至華裔美人家庭社會,
聯絡了許許多多華人服務機構和社團,請他們幫忙傳遞消息,
可是幫助有限呢,很少得到他們的回應,
努力克制自己不要往"民族性"的方向胡思亂想,這樣是不理智的.
或許,或許他們有他們的考量,而不願傳遞消息吧~

又忍不住想,難道是研究和現實脫節了嗎?
我努力想告訴外界,從研究中獲得的結果,是會影響現實生活中的作為的.
不過,家長會在乎小小孩說話不順暢嗎? 畢竟不順暢不像不說話一樣"有問題";
研究顯示一般家長對孩子語言/言語異常的警覺性是夠的,那華人家長呢? 畢竟文化和西方不大一樣.
華人青少年/成人口吃者這麼多,過得這麼痛苦,
但華人兒童口吃者在哪裡?
從兒童時期介入,可以減少很多年的質疑沮喪甚至氣憤,但這些兒童在哪裡??

我等待我尋找,繼續等待,繼續尋找,期待美好的事能一一出現.

這段日子,我寫信越來越有說服力,也改變了說話的口吻,開始注意一些溝通技巧,
不用參加workshop就被迫學習和改變,真是個意外又有用的收穫!

Read More...

Wednesday, November 16, 2005

越辯越明

什麼是事實,什麼是千真萬確, 到底什麼是答案?
越來越覺得在追求答案的過程中,一直被東拉西扯,答案在哪裡?
現在深深覺得 "真理越辯越明" 這句話說得多麼中肯.
沒說真理會出現,只是越辯越明.
是阿,學術界和這句話一直相呼應呢.

最近發覺,我對一個statement的反應越來越迂迴不乾脆,
每次看著別人憑著一個又一個的假設推出來的問題來做實驗,真讓人沮喪耶,
怎麼未知的事這麼多阿? 衍生出一堆理論,和一個踩一個的假設,
到什麼時候才能證明那個當地基的理論是對的呢?

可以一直懷疑,但很難否定,卻也不太可能像屈臣氏一樣200%的 "我發誓...."
若是有學者自信滿滿地發表 "我肯定口吃的原因是..."
學術界一定丟出一篇篇反例將作者淹沒.

這是個很尷尬的現象.
想起大學或碩士時,課堂上較無經驗的教授若是不明確地回答學生的問題,又抓不準學生的心態,常被批評成爛教授,不會教,又不知道答案.

現在看來,其實答案正是,沒有答案,只有反覆的辯論.

Read More...

Saturday, November 12, 2005

秋天顏色漸漸褪去

秋天,賞楓一直是天經地義的,
儘管學校算盡日子,將期中考不偏不倚地落於賞楓季節,
不是楓當紅的前一週,也不是後一週,而正是我們撈起毛料外套,相機,往山中去的"那一週";
活二十幾年了,其實也是曉得,天底下的事,往往是這樣安排的.

唯有2002那一年,初來乍到,在新生的邏輯裡,考試和報告總是置頂.
這邏輯讓我錯過了什麼樣的色彩? 我想,我永遠也不會知道. 2002年的秋天,是這樣過去的.

就在我認為錯過了什麼,或聽或想像或循相片,自行勾勒出一片不明的視野,
也許,那畫面早已刻畫得過度美麗了,是數位處理過的鮮豔色彩,又添加了柔焦(這是何等矛盾);
在書桌前的我,依舊捧著相機,行李空空地等待著記憶卡鑲住那畫面的日子.

記憶卡至今仍未捕捉到那片秋季的豔麗色彩,它真如我想得清晰地存在著嗎? 我還是不知道.

到學校,走的是一條沒氣質的公路;這公路若登上雜誌封面,定是早晨八點半的塞車窘照.
那天,依例轉個彎接上公路,我不似往常無奈地踩著油門,眼看轉數攀升,車子卻慢慢地爬著坡,
反倒慶幸後方是一字排開,靜止,等紅燈的車,沒人逼我加速,我也不想加速了,
因為眼前出現了兩面灑了秋季顏料的樹林,以完美的平行弧線,襯著,護著緩緩彎曲的公路..

三年來首次發現,這條公路的秋裝是經典的彩色.
那天起,我天天享受著這樣的繽紛多變,
[這棵今天火紅喔!]
[那棵葉子掉一半,像癩皮狗脫毛]
[好好笑~]

如今,顏色漸漸褪去,落葉覆蓋了家裡的車道,偶爾還滑了一下..
度過深刻清晰的秋季,是可以滿足地向秋天告別了,像色彩告別了.
雪白的日子,我已開始期待~

Read More...

Friday, November 11, 2005

關於口吃之歐買尬

網路上看到的口吃問答(吐血節錄):
問:為什麼會口吃?
答:85%是模仿學來的,15%是受驚嚇,得病,家庭教育不當等等造成 [cattalk:呆]
問:口吃會不會遺傳?
答:不會 [cattalk:呆]
其他問答尚有辯論空間,但這兩個回答像被雷轟到一樣不可思意.

我的老天,這是叁零年代的人嗎,怎麼千禧年都過了這麼久還發表這檔高論,
甚至把發展性和後天性口吃混為一談,這兩種原因是不同的耶.
雖然有各種派系論調,但"85%是模仿來的"??
行為論,後天學習是可逆的,那這些口吃者何不'模仿回來'就好了?!
再說,兩歲娃這麼多,怎麼就1%會模仿?
若說模仿力強,不口吃理當很容易,畢竟周遭大多數的人是不口吃的.
又為什麼是兩三四歲受驚嚇,不是一歲,十歲或三十歲?
又,為什麼受驚嚇會演變成口吃,不是暫時性的正常結巴或啞巴或講起外星話?

得病/腦傷造成的口吃完全是另一回事.

家庭教育(環境論),可追朔到愛荷華州立大學飽受爭議未發表的"怪獸實驗"
(有興趣可以google "Johnson monster study")
簡言之,主張是父母貼標籤造成孩子口吃,結果的確造成語暢孩子的陰影,影響語言各方面表現低落,
只是該實驗問題多多,之後也出現反例,環境只能說是影響因子之一,要說是口吃的原因,這無法成立;
不過Johnson的理論還是有不少擁護者,且持續修正中.

至於遺傳,哎,口吃的基因研究很熱呀,且口吃家族史很常見,遺傳是目前唯一共認的事實.
同學一頭栽進基因研究,但現在又回頭朝向語言處理,畢竟找出基因對口吃治療的直接貢獻還是有限.
但找出基因篩檢方法,對口吃研究有重大的幫助,可以讓我們有效地找出研究對象,自嬰兒時期開始追蹤分析.

我只不過是上網找實驗對象的資訊,卻看到一堆阿哩不答的東西,害我分心..嗚...

Read More...

Tuesday, November 8, 2005

[CFY] 一波多折

就在埋頭處理完所有困難的問題之後,又天上掉下一根稻草~
幸好我沒有駱駝的任何特色,包括耐熱耐乾和耐操,要我背個水瓶爬山就哇哇叫,
要慶幸我會抱怨會發洩,又不會苛待自己.

收到了稻草,我不高興,我沮喪,和一點點生氣.
即便paper沒唸完,作業也尚未動工,先放自己一天"稻草假",
隔天再重拾電話狂的職責;再起個大早唸paper;再偷空寫作業.
(早晨的窗外,相當清澈亮麗)

就算真的必須回到起點重新來過,
之前的努力也沒有付之一炬,因為我走過,我知道下次怎麼做會更有效率.

昨晚睡前忽然問自己,這真是上天考驗我的信心?
非關宗教,純粹是對人生的信念.
為什麼有信念? 就是我最直接的見證:這幾年下來,我的抓狂臨界點逐漸提高
(翻譯:越來越不常抓狂了; 附註:C可能會私下提出反駁)

把玩著稻草,我有信念:人生的波折,一定不只這樣..呃,不..是我有能力處理的波折,一定不只這樣!
而且,能力會不斷增強,等我老了,就無敵了.

Read More...

Thursday, November 3, 2005

8729的厲害前輩

這屋簷下的人,前任和現任8729ers,一個個都很厲害
我認識的已經有三位畢業去做postdoc,
而這個星期,一位博士又將出爐了.
最近屋子裡很安靜,除了大家各自忙翻了之外,還有一股默契,
就是這節骨眼不要太欠揍,室友不提口試,我們也就別問,免得形成高壓區,
等哪天回家看到一位喜上眉梢(或喜極而泣)的同學,就知道要大肆慶祝了~

據說,我們這間屋子的特色是房客一個個畢業(看在這點份上,我倒蠻想繼續住的,希望房東不要亂漲價);
附近另一棟屋子,據他們房東太太說,特色是房客一個個結婚去了.

Read More...

Wednesday, November 2, 2005

幸福暖冬--蔴油麵線

報告寫不完,冰箱空空,飢寒交迫,思鄉落寞,卻又沒時間上高速公路塞車去中國超市買菜,怎辦? "老闆,來碗蔴油麵線!" (頭家自己當..)

材料:
蔴油,醬油,酒
麵線條
任合附近超市的特價菜(或冰箱剩菜)
薑片(家裡沒有就算了,油價還在貴,別亂跑)

作法:
1. 起鍋滾水,煮麵順便燙青菜
2. 熱鍋,倒入蔴油 (爆香薑片)
3. 撈起煮熟的麵條丟入蔴油鍋中,攪和攪和
4. 加入醬油和酒,適量,再攪和攪和
5. 將麵條盛入碗中,加入燙青菜,加點辣椒
6. 同屋簷下的室友紛紛聞香而出,大家一起吃晚餐~ (畫面夠溫暖幸福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