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18, 2005

口吃的世界

論文探討口吃,寫著寫著..就想起以前帶口吃患者的日子,真是快樂阿~
曾經,整整一學期,對口吃患者充滿了興趣,
每週一個半小時的團體治療,無數小時的開會/寫報告/修改被退回來的報告,
還得抽空在mailinglist上回覆post(因為聰明的老師一開學就告知大家,如果病人發表文章沒獲得回應,我們就倒楣了~),記得有位患者,照三餐紀錄他的練習狀況及心得,負責帶這位患者的同學就天天忙著回覆,看在我們其他人眼裡,我同學可幸福呢,有如此認真的病人!
治療間裡,我們引導新病人,老病人提供經驗談(從他們嘴裡說出,比我們有說服力多了),老師就負責居間協調,實在很喜歡這樣的互動模式,大家都獲益許多. 若患者有所突破,大家可是開心成一團.
想起我超可愛的三位病患,一位已經差不多可以從團體治療畢業的老字號,和兩位還在治療初期的高中大男孩,
其中一位高中生,一開始對口吃採完全逃避策略,超完美掩飾,要他徹掉心防調整心態,真是讓我費盡心思,一整學期像在撥洋蔥般,到期末終於終於看到他開始慢慢接納口吃這回事.呼呼~

不過以前是針對這個人和他的口吃有興趣,
現在寫起論文來,口吃不是人了,是一種現象,背後沒有故事,沒有羞愧,沒有情境掙扎,沒有毅力挑戰...
現在的口吃,是很多因素交織而成的,我依舊在撥洋蔥,企圖把那些因素一層層撥開,
只是這顆洋蔥,太刺激,會讓人流淚而看不清楚,撥不好,
有關大腦語言處理,有關發聲發音生理機制,有關語言結構

"為什麼會口吃?" "目前還沒找出原因."
若是基因,是遺傳,然後呢??
那小小染色體到底對人類作了什麼好事??
影響了什麼?
讓人說話結巴?
好模糊,沒有一個理論是明確獲得大家認同的.
這樣的行為治療,或許不需要針對起因,
但如果知道起因或因子,或許治療成效就不會參差不齊,
口吃患者的心理壓力也不會這麼大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