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吵吵,為了一句 "it's someone's to lose" 的中文翻譯,媒體可以吵翻天,
還扯出陳超明老師(噗哈,老師聲音都沒變~),讓我忍不住出手.
陳說,應該翻成"會贏但可能會輸",
可是他解釋得不清不楚,我聽得很失望,
而且他替"會輸"的翻譯背書,也錯了 (我很懷疑他到底有沒有仔細"審閱"...).
而沈富雄舉例,棒球場上,這句話翻成"會贏",他講得也對,
沈說,所以應該翻成"會贏",不應該把"輸"扯進來,他錯了!
沈犯了“應用"的大忌: 過度延伸.
語言解讀的妙處在於情境.
把棒球場的解讀延伸到選舉,情境大不同.
看看時代雜誌,1992年這篇美國總統大選的文章:
"It's Clinton's to Lose"
有勝算,贏面大,但也可能會輸!
這是政治,不是棒球.
Saturday, March 27, 2010
It's someone's to lose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