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7, 2008

芝加哥印象


冷冽的十一月,我來到芝加哥這風城,有著名的五大湖,西北大學,以及那爵士。只是,後三者我都沒見聞到。


這趟不是來觀光的,也幸好不是,這風城那如刀似劍的冬風,足以在分秒內讓我變梵谷; 我大部份時間都待在一棟綠色建築內,早晨候車除外。

每日清晨等交通車時,看街上戴頭套的人們來來往往,我只能心酸地頂著日漸薄稀的秀髮(因為忘了打包毛帽,蠢!)、兩指捏著粉紅手套上的破洞,和友人瑟縮在街頭轉角處祈禱車子快來。[戴破手套很可憐厚~ 所以耶誕假期馬上補進皮手套一雙。]

那我到底來芝加哥幹嘛? 我是來參加我們領域的年度大拜拜,同時來面對和逃避問題的。

身為會員卻從沒參與過這年度交流大會,有些尷尬,但:
一來實在貴。光註冊費、機票交通、食宿費就很可觀了;
二來三天會議內容讓人眼花潦亂,含蓋聽力、語言、基礎科學(有臨床報告、各種沾得上邊的研究、高等教育/執業/診所行政/治療診斷等等專題工作坊,各個種族組織/專業小組會議、甚至謀職技巧、產品介紹和書展等等)拉哩拉雜,應有盡有。若沒行前規劃,這龐雜的大會肯定會人頭痛到想在咖啡吧坐三天(如果搶得到位子的話);
再來,人爆多,如果沒同伴一起還真有種孤單的漂泊感。

以上這些理由這次卻很巧地一一克服了,或者應該說是被說服了:
一來,換到免費機票,同學老公替我們標到好旅館,機票住宿省下一大筆開銷;
二來,學術這條路走到了瓶頸,也許我老師說得不錯,去看看這領域不同的學術生態、瞭解未來有不同選擇,或許能有正面的影響,也順便去重建信心;
另外,我那唯一的同學被我說服了一起去,她要親眼看到「有其他和我們同樣領域、同樣迷惘的博士生和我們同時存在這世界上」。
看來,我們目的都一樣,只是想確定我們不是例外。

與會的人從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臨床聽語師、學術人士、其他相關或純粹有興趣的人到廠商都有,整個芝加哥市區幾乎被我們攻佔了。我怎麼知道? 哪,街頭四處可見拎著會場背袋的人,計程車司機也說,「路上隨便載都是你們協會的,呵呵(看來是賺了不少)」。 和同學走在陌生城市裡,又一直看到同類,讓我有一股不太真實的歸屬感,這感覺挺好的。

在會場見了不少教學型大學的教授,接觸到在研究型大學聽不到的想法,也出席了幾場熱愛教學的教授主持的大學教學專題,對第一次教書的我真是天降甘霖,還加錢參加了一場針對進入學術職場的課程;和這些教授聊天時深深覺得這些人真是超級溫暖的!

也勾了幾場學術研究專題,也許我狀況真的不好,並沒有太多收穫;反而是在會場被我老師逮個正著,轉身就把我介紹給她周遭那些有頭有臉的人,我一時嚇到、完全狀況外地和一群人握了手,想當然我一條線也沒抓好...說到我老師,真該另闢一文給她,這段時間她幾乎成了我第二個媽,牽著我的手一步步走過這混亂的一學期,另外再寫好了。 我們一起繞海報區討論時,她的閱讀和思考速度飛快,尤其在這種人和資訊穿梭不已的場合,幾乎每個神經元都想直奔月球,她反應特快、我則是反應不過來,中間又穿插介紹我認識幾位久仰的作者,我整個思緒精神忙亂成一團...完全就是個沒見過場面又狀況極差的嫩咖。

充滿意外又心情高低起伏的三天,是有比在學校放鬆一些些...沒辦法,在學校脫不了教學和延宕中的學業,總讓我緊崩。在芝加哥兩個晚上,和同學外出用餐,屬於女人的約會真的是超級放鬆的,兩個人從學校到家庭天南地北聊聊聊、夜夜笑到像酒醉般;我們都覺得,在這艘船上好一段時間了,真的很疲憊。

最後一天結束後,機場接送車把我們從會場拎走,離開了芝加哥。

我對芝加哥的印象依舊停留在風城、五大湖、西北大學、和那爵士。
喔,還有建築,那棟綠色建築的會議中心真是充滿創意,讓我們像在走迷宮似的,腿好酸。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