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到十二月是很怪的一季。
「與明星共舞」一直沒出現搶眼的一對;「實習醫師」編劇寫出不搭調的同志戀;「週六夜現場」倒是有那位假裴林挺好笑;本季最熱血的事件應該是我為了改作業而錯過的大選開票及當/敗選感言。
這一季也是我前所未有過的怪學期。
這季首次嚐試「講師」這個角色。我的震撼教育從第一次匿名教學評語開始。美國學生的高要求、擅於表達和直言不諱對一個新手老師來說是蠻有價值的,只是心臟要挺住、挺住! 第一次期考(我的第一張教學試紙)一結束,人在加拿大開會的我立刻收到學生的哀鳴郵件和洋洋灑灑的考試感想和建議;我鎮定地回信安撫大家等我回去再說,其實自己才是一顆心坐在十萬針氈上,挫咧等。 我老師好心幫我改了考卷後也來信,雖然輕描淡寫但字裡行間流著安撫新手的味道。 第一次教書比第一次腦部手術好多了,犯了錯也不會要學生的或我的命,而那些殺不死你的事會讓你更堅強(或更怪異-->這個小丑版本怎麼好像比較撼人)。我在錯誤和亂流中學著「學」和「教」,這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行為,從教學評語中試著改進,週週抄襲我老師的教法,在修專題時,常常因為不想聽而坐在最後一排觀察每週主講人的風格,又很矛盾地意識到我同時當學生和當老師兩種心態差真多!
從學期開始「前」到結束「後」,學生的電郵不斷紛飛而來。我的信箱整整飄了一季的雪,回信成了我從早到晚的待命工作。整學期忙著回信、改我自找麻煩出太多的報告作業、給評語、改考卷、和學生見面解決問題(有學生簡直把我當家教,週週來找)、和老師見面順過每個單元等等忙得團團轉。選擇如此讓學生攻佔我的生活也不是沒有原因,尤其是在爆炸性的學期初之後。
暑假全心投入準備的資格考,在七月無味的夏季度過漫無天日、怎麼也寫不完的筆試、到學期初口試時悽慘到一心只想離開那缺氧的會議室,之後又經一番跌撞,簡直是一場甩也甩不開的夢魘。後來被告知過關時,我當場潰堤,對結果感到不解又格外苦澀,鬼打牆的資格考、貧乏的知識和想法、迷失的研究、不得要領的教學一時間全在身邊盤旋呼嘯。淚眼婆娑望著那污點斑斑的過關通知,多希望這它立刻粉碎消失,順便抹去這讓我恐慌的回憶;那張薄紙一直埋在學校抽屜底部,老師不撤回、我也不想帶回家。之後,每當我老師以烙印信念的口吻重申「你是候選人」或是如此向人介紹時,總讓我胸口頭皮神經抽痛。
整學期面對學術問題都在恍神,面對教學又精神緊崩;前半季,食物送到嘴邊就作噁、吃下肚又立刻回歸自然,唯一的滿意的是體重掉到多年來的理想目標((我一點都不想增回來))。是文化、教育也是個性,不論是意見或情緒,我很少以口頭表達;謙虛為懷、三省吾身只有大陸老師懂,若翻成英文就叫做自信心低落;喜怒不形於色的抑制下,情緒崩潰也是遲早的事,甚至到了眼淚一直掉卻沒想法可表達的地步。
也是在這混亂的一季,我這輩子首次湧現師恩重如山的感念,也是多年來首次細想「導師」這兩個字,多虧我的指導教授。發現我調適不過來時,她週週釋出相當多的時間傾囊相授,教我每個單元怎麼教、教我認識美國大學生這個族群文化、教我判斷學生和老師間的責任區隔並調整心態,也不時分享她的博士班求學過程,一路走來的風景和生存之道,耐心觀察連我自己也理不清的情緒和想法、給各種建議,溫暖地陪我渡過這怪異的一季。一般而言,指導教授沒有義務這樣當學生的保母;很多學生是先休學,準備好再來。
後半季,總算慢慢上軌道,漸漸釋懷,班上一些學生也看出來這老師後半學期比較適應了(對,他們毫不吝嗇告訴我他們的感受,很大方~)。學期結束後,收到一些學生率真的感謝信和感想(我還真喜歡他們的表達文化,不論是表達喜悅、感謝、不滿、氣憤或不解,整個很開放直接)。 第一學期教書,能這樣結束也不錯了。
如果耐著性子看到這裡,一定覺得我過得很慘,對吧?
對,我完全就是要表達這學期有多慘。
那C同學有沒有很照顧我?
有。C同學有很有愛心,而且非常認真想幫忙,只是男生很愛分析和說教,常常不瞭解傾聽力量大,我在教性別語言差異時正好拿我們兩個當例子,結果學生笑得很大聲,噗.
那現在還是過得很慘嗎?
沒有,現在好得很,巧克力、汽水、冰淇淋來者不拒。仗著老師說,別想了,好好放個假先,去做點想做的事,我就真的開始放假:
~學期一結束,C同學被我拉到DC看百老匯,新劇西城故事。我們開演前兩小時去抽超便宜票,結果證明我們真的很沒偏財運,明明沒幾隻小貓知道這好康,所以應該是人人有獎的抽票活動,我們竟然也是吊車尾抽到的,所以我們現在對中樂透這種事徹底絕望。不過本來興趣缺缺的C同學看完後鄭重宣佈這是他看過最好看的音樂劇,喔,而且我們坐在舞台前第一排,用三分之一票價買到(兩個人非常非常歡樂~)。
~耶誕夜,到賓州好久不見的朋友家吃火鍋、玩貓、完保養品,大吃大喝大買,爽爽過三天。
~在網路上訂了一堆閒書,有一本特別讓我期待"Eat, pray, love",一個中年女子在歐洲亞洲流浪尋找生命的力量。
~也在網路上訂了一堆保養品和化妝品。最近突然迷上彩妝,而且每天勤加保養,結果C同學開玩笑地說:幹嘛~妳突然發現自己是女生喔? 前幾天心血來潮試用新買的化妝品上個閃亮眼妝,結果在書店就被搭訕,回來跟C炫耀個不停,「ㄟ,有人說你老婆很cute耶,還說他一定要過來跟我聊天耶」,C同學的好笑反應是,我們下次去把戒指改小好了(我因為瘦下來戴不住婚戒,只好掛在脖子上當項鍊)。C同學~你老婆當起女生也是有魅力的嘛。
話說回來,這種慘事寫得洋洋灑灑的,寫完感覺也沒那麼慘了,這可不是隨便說的。將情緒化為文字這功能,被證實和右前額葉的上側區域有關,而這區域長期以來被發覺與抑制功能相關,也就是說將情緒文字化有可能一魚兩吃,同時啟動抑制負面情緒的功能。其中一項實驗採用經濟學的最後通碟遊戲來測試腦部活動,結果顯示這抑制功能足以影響受試者所做的決定,造成跳脫現狀的效果(嗯~我修認知神經科學專題,坐在後面還是有在聽的啊~)。現在想想,以前寫週記還真是都在瞎掰,老師想看什麼就寫什麼,其實如果早點培養寫心情札記的習慣,情緒文字化的功能和抑制功能的連結或許會更明顯,情緒管理和軔性或許會高一些。
好啦。2008年,掰掰。我會記得,但不會懷念的。
Wednesday, December 31, 2008
2008年怪季完結篇
Posted by
cctalk
at
11:39 PM
0
comments
Labels: 學術路口
Saturday, December 27, 2008
芝加哥印象
冷冽的十一月,我來到芝加哥這風城,有著名的五大湖,西北大學,以及那爵士。只是,後三者我都沒見聞到。
這趟不是來觀光的,也幸好不是,這風城那如刀似劍的冬風,足以在分秒內讓我變梵谷; 我大部份時間都待在一棟綠色建築內,早晨候車除外。
每日清晨等交通車時,看街上戴頭套的人們來來往往,我只能心酸地頂著日漸薄稀的秀髮(因為忘了打包毛帽,蠢!)、兩指捏著粉紅手套上的破洞,和友人瑟縮在街頭轉角處祈禱車子快來。[戴破手套很可憐厚~ 所以耶誕假期馬上補進皮手套一雙。]
那我到底來芝加哥幹嘛? 我是來參加我們領域的年度大拜拜,同時來面對和逃避問題的。
身為會員卻從沒參與過這年度交流大會,有些尷尬,但:
一來實在貴。光註冊費、機票交通、食宿費就很可觀了;
二來三天會議內容讓人眼花潦亂,含蓋聽力、語言、基礎科學(有臨床報告、各種沾得上邊的研究、高等教育/執業/診所行政/治療診斷等等專題工作坊,各個種族組織/專業小組會議、甚至謀職技巧、產品介紹和書展等等)拉哩拉雜,應有盡有。若沒行前規劃,這龐雜的大會肯定會人頭痛到想在咖啡吧坐三天(如果搶得到位子的話);
再來,人爆多,如果沒同伴一起還真有種孤單的漂泊感。
以上這些理由這次卻很巧地一一克服了,或者應該說是被說服了:
一來,換到免費機票,同學老公替我們標到好旅館,機票住宿省下一大筆開銷;
二來,學術這條路走到了瓶頸,也許我老師說得不錯,去看看這領域不同的學術生態、瞭解未來有不同選擇,或許能有正面的影響,也順便去重建信心;
另外,我那唯一的同學被我說服了一起去,她要親眼看到「有其他和我們同樣領域、同樣迷惘的博士生和我們同時存在這世界上」。
看來,我們目的都一樣,只是想確定我們不是例外。
與會的人從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臨床聽語師、學術人士、其他相關或純粹有興趣的人到廠商都有,整個芝加哥市區幾乎被我們攻佔了。我怎麼知道? 哪,街頭四處可見拎著會場背袋的人,計程車司機也說,「路上隨便載都是你們協會的,呵呵(看來是賺了不少)」。 和同學走在陌生城市裡,又一直看到同類,讓我有一股不太真實的歸屬感,這感覺挺好的。
在會場見了不少教學型大學的教授,接觸到在研究型大學聽不到的想法,也出席了幾場熱愛教學的教授主持的大學教學專題,對第一次教書的我真是天降甘霖,還加錢參加了一場針對進入學術職場的課程;和這些教授聊天時深深覺得這些人真是超級溫暖的!
也勾了幾場學術研究專題,也許我狀況真的不好,並沒有太多收穫;反而是在會場被我老師逮個正著,轉身就把我介紹給她周遭那些有頭有臉的人,我一時嚇到、完全狀況外地和一群人握了手,想當然我一條線也沒抓好...說到我老師,真該另闢一文給她,這段時間她幾乎成了我第二個媽,牽著我的手一步步走過這混亂的一學期,另外再寫好了。 我們一起繞海報區討論時,她的閱讀和思考速度飛快,尤其在這種人和資訊穿梭不已的場合,幾乎每個神經元都想直奔月球,她反應特快、我則是反應不過來,中間又穿插介紹我認識幾位久仰的作者,我整個思緒精神忙亂成一團...完全就是個沒見過場面又狀況極差的嫩咖。
充滿意外又心情高低起伏的三天,是有比在學校放鬆一些些...沒辦法,在學校脫不了教學和延宕中的學業,總讓我緊崩。在芝加哥兩個晚上,和同學外出用餐,屬於女人的約會真的是超級放鬆的,兩個人從學校到家庭天南地北聊聊聊、夜夜笑到像酒醉般;我們都覺得,在這艘船上好一段時間了,真的很疲憊。
最後一天結束後,機場接送車把我們從會場拎走,離開了芝加哥。
我對芝加哥的印象依舊停留在風城、五大湖、西北大學、和那爵士。
喔,還有建築,那棟綠色建築的會議中心真是充滿創意,讓我們像在走迷宮似的,腿好酸。
Posted by
cctalk
at
11:38 P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