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5, 2008

shut down

還真的是白費力氣。

在學幾十載沒經歷過幾場口試,這算是最正式的一場。口試的感覺實在很詭異,不像論文答辯,也不是簡報提問,更不是圓桌討論,就是筆試不足口試補充。


口試時,幾次開場問題聽起來都很廣泛,可是感覺上他們又有想聽的重點,所以我的回答模式是猜他們要的重點,而不是侃侃而談;再者,滔滔不絕不是我的習性,從小到大幾時被訓練面對老師要長篇大論了?長久以來都嘛是老師好、老師早、老師答案是A。但,在桌子另一邊另一個世界的教授們覺得我回話很少又沒答到重點。是啊,因為我整場下來一直猜不透他們問題在問什麼[註1]。

後來問題越來越明確,我總算確定他們要的答案時,我的感覺卻是:你們真的在問我這個?舉例來說,倫理問題中,資料要經過本人同意才能使用;這不就是同意書的一部份嗎?而我筆試裡也提到要使用同意書,為什麼要再問?找我來口試真的是因為我沒有明列或顯示我考量到各種需經過同意的項目? 如果這種明顯的事情也要寫那我不就要寫三十頁才夠。而且如果我連個人資料保護都不知道,那他們真的可以直接斃了我,連語療圈子都不用待了。

整個一個半小時,桌子兩邊唯一的交集大概就是:有沒有這麼瞎啊?! 他們很沮喪我話很少,又講不到這些簡單的重點;而我很沮喪他們竟然拿廣泛的問題問我這種基本常識。

而實驗設計問題更是雞同鴨講,落得重考下場。算了,直接讓我寫一題新的也好,免得用講的一直會錯意。這題重考不過我就不唸了[註2]。

看12月能不能脫離學生身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1: 隔日師曰:不要管我們想聽什麼,告訴我們你在想什麼(對,狀況慘烈到被我老師找去開導怕我太沮喪)。

註2: 才跟我唯一同學大吐苦水,覺得過去幾年我們好像處在邊疆地帶,沒有前人可以參考也不知道要期待什麼;筆試時,有方向沒有參考書單(開口討書單除了我老師外沒人理我,再開口要也只得到一個作者名字),看手冊以為五題結果來八題,不知道是該寫重點、還是要完整文獻整理、還是要注重個人意見,一題的大概頁數呢?答案是看情況,2段落太少但20頁有可能太多;口試時,不知道形式如何或他們的期待是什麼,像是課程要求的研究倫理一直沒開課,我答題時也不知道要深入多理論;我們幾個稀有學生就像傻傻走迷宮的白老鼠走一步算一步,而隨著今年博班人數增加,桌子另一邊的人好像也開始摸索要怎麼搞才像樣。實在很想離開迷宮一陣子,我有點累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