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15, 2006

滴滴落

整天下了點小雨,下午走出課堂,
在雨中,傘收在包包裡,不想撐開,其實什麼都沒想,
只想哭一場

不是教授太嚴,不是作業壓力大
而是班上同學到底在討論什麼,在講什麼...
為什麼對我而言,整堂課像是用英文講希臘文...

這門課叫認知科學,
修課的同學,以生物背景和電腦背景為主,
也有語言習得,動作發展,哲學等等背景,
為什麼生物的和電腦的在課堂上可以你來我往的討論攻防
談認知科學,談神經科學,談人工智慧,
而我,唸溝通障礙語言處理的人,卻不行?!
80%的時間,我想的跟他們想的不一樣
80%的時間,我不懂他們在講什麼
reading唸了,明明就和我做的東西很相關的議題,到課堂上卻變了樣,
課中的討論和我的理解,一直找不到明確的連結,一切都非常哲學,
在討論該用什麼架構來思考"認知的架構"(如果有這麼一個架構存在)
教授明明來自心理學和語言學,一位還是我修過兩門課的教授,
為什麼我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為什麼,我覺得自己已擺脫語言學的推理模式,
甚至不再喜歡以那樣的推論替"人的知識"下註解,
但就在這個時候,發現那樣的思考方式其實比較具有邏輯,比較適合做為研究的基本能力.
可是"人"呢? 在語言學中"活生生的人"到底有什麼角色可演?
反觀另一端,進入神經科學這樣"以人為本"的思考模式可以解決問題嗎?
我又站在什麼角度看"人的認知"?
為什麼我找不到語言病理在認知科學中的角色?
還是,它目前根本就沒有角色?
如果它沒有角色,我很難開口但很想問,語言治療是很硬體的行為囉?
這樣的行為背後難道沒有軟體理論支持?

明明就是我使用的model的基礎,為什麼我看不到這基礎的本質,
做研究有這麼盲目? 還是那是另一個領域,還不到我探討的時候?
為什麼哲理對我來講這樣不清晰?
什麼是問題的本質?
什麼是問題?
什麼是'想'?
什麼是'什麼'?
我想知道什麼?


不知道

在最現實的層面,我想知道,
我到底有沒有探討的能力?

No comments: